“对。”
以桂江的建筑经验,两三个月起一幢教学楼出来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希望使用原有的资源来减少成本支出,比如北苑别墅那几幢闲置的会所。
别墅卖不出去,会所等同报废,倒不如拿去做学校。
等将来北苑旺了,再重建会所也来得及。
桂江向蔡先生展示图纸与实景图,可见建筑物面积不少,新净又牢固,还带些欧式风情。
蔡先生边研看边喃喃:“这个可以试试。”
桂江:“就用这几幢楼吧,不然赶不上9月开学。”
蔡先生一愣,“你指明年9月抑或今年9月?”
桂江:“当然是今年9月!”
等明年?恐怕桂江到时被供应商拆得连渣都没了。
蔡先生恍然:“既然如此,不要纠结办哪一种教育模式了,我建议两种都上!两种有钱人都抓住不放!针对本地的,我们可以与北京的名校合作,针对港澳台的,我们找香港的名校联手。不用担心,这方面的资源我都有。”
桂江一片和应,这五十五十的方式好!
有心办事和有能力办事的人聚在一起,事情很快就会商议出结果。
他们做了许多决定。
当中有将学校定名为“桂江学校”,学校划分“精英部”与“国际部”,每部每级只设三个班,每班30人。
这和当时公立学校每班动辄五六十人的规模相比,算是小班教学了。
而且设的班少,一来减轻运营与招生的压力,二来营造“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有了大方向与细节,资金硬件以及软件资源一一到位后,桂江学校又快又稳地在平地冒了出来。
有供应商定期来桂江催收货款,他们发现了异样。
以前桂江恨不得他们消失,推三推四不见不接,拖拖拖!
现在,他们居然几个人出来迎接,并且热情好客地问:“家里有孩子吗?上几年级了?”
供应商:“……”
知道桂江要办学校之后,供应商更懵了。
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里有第二家桂江?
拿塞过来的宣传单看了看,又看了看,当即破口大骂:“叼你桂江!学费一年6万,还要收30万储备金?我储你老母!”
桂江笑嘻嘻的,示意他们仔细阅读宣传单上的内容——
“精英部”,与北京瑞兴小学合作。瑞兴小学什么名堂?介绍上写是北京十佳名校。
没听说过,不知真伪。
但“国际部”,与香港圣莎学院小学部合作。顶,这个他们懂!
天天看新闻的都听过香港圣莎学院的大名,那是许多香港名人的母校啊,中学部还盛产会考10a资优生的香港老牌名校。
由此推彼,看来瑞兴小学的来头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