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长安事急(1 / 2)

大唐 荆柯守 2665 字 16天前

船队缓缓拐个弯,转入河道,河面突然缩小,沿海的陆地出现在眼前。

十八艘巨舰,以及一些南海派和宋阀的船队靠拢,组成浩大的船队,沿海而上,不过八日,就来到了会稽郡最重要的海港句章港。

杨宣凝的王舰领先航行,他立在望台上,凝视前方。

此时,中午阳光照耀,句章水师迎接而来,在前面开路。

唐王靠岸,附近百官迎接,杨宣凝略受拜后,就命车驾前行,率一千五百骑,直到郡城之中,会稽现在是首都,港口和郡都,自然有大道,所以才要在今晚关城门之前,回到郡城之中。

虽有快马和马车,也是很匆忙。

而宋玉致也和杨宣凝同乘一车,这时,已经是六月中,天气虽然没有大热,但是也很是炎热了,不自觉,就汗透重衣,因此,车窗之帘,基本上全部卸下,而一路前行,虽然算不得风驰电掣,但是也有三十里一小时,凉风吹拂,顿觉凉爽许多。

没有水泥,是故大路都是黄土奠实,虽然二路种植了绿树,但是所经之处,还是尘土多多,至于说什么青石铺路,只有首都御道才可如此,现在那有这样银子和人力作这个。

不过,就算如此,宋玉致极目看去,只见大道两边皆种植树木,沿途青绿,再想起句章港口,绵延逶迤数里,数百艘船来来往往,显是繁荣之极。

还有二边农田,都有大把的农人在田中忙碌,看起来就一片片肥田,这更是要紧。

当下就说着:“官家,这看起来真不错。”

“这个自然,我建王制,第一要事就是清点户籍,按丁授田,到现在,也差不多成了,现在人人有田,家家有地,只要今年秋天一到,自然粮食产量大增。”杨宣凝就说着:“玉致以后可多看,恩,这是驿站。”

就所指而向,却见得一处宅区,见她凝神而看,杨宣凝又笑着解释:“我设驿站,分官营和民营二种。”

宋玉致转过头来,说着:“这又怎么样区别呢?”

杨宣凝嗅着她发颈间透出沁人心脾的幽香,笑的说着:“官方驿站,五人一伍,属厢兵系统,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因此赐得田地和小规模的养马草场,一般来说,二十里一站,分布各郡各县之间主干,我之本意,是照顾退下将士,以为安排,必要时,也是封锁各道的据点。”

“你倒是有心,那民营呢?”宋玉致问着。

“道路连绵,客商来往,货物运输,沿途都要休息,我许之在驿站附近,划出一块区域,以为仓库、酒店、客栈,这些人等,都受驿站保护,自然都是二利,而就此一项,国家日后也可多得百万两赋税。”杨宣凝笑的说着:“货物运输,势在必然,只是如果专为官管,实是不利,因此才分得民营官营,只是驿站也有利控制,定点和接力,有集散的作用。”

驿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特定的网络传递运输。

基本上,古代驿站,唐朝之前就有,自唐朝大成后,各朝各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君主因此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统治控制目标的实现。

因此,驿站才是真正的古代控制命脉,一旦建立,就说明控制深入各县各乡。

宋玉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迎速瞥了他一眼,垂下螓首说着:“以后商队来往,就有经过这些吗?”

“驿站又分乡驿和县驿,乡驿就如我说,二十里一站,正规编制五人一伍,而一县之中,又设一县驿,县驿之长,为正九品,来往人等在此检查路引和商票。”杨宣凝说着:“最近开得海路贸易,以后肯定多得海商,也就是他们来管理。”

宋玉致讶然说着:“原来如此。”

沿途田地连绵不绝,宋玉致注意着看着,杨宣凝却上前一靠,竟将头卧在她的大腿上,感觉到香气,昏昏欲睡,不由想起当年前世的世界,心中涌起难以形容的滋味。

那时,像宋玉致这样级别的美女,别说亲近了,就是看见也难,至于那些明星之类,无非就是公妓,内幕黑黑,宛如烂泥,那像现在,坐拥数十郡,权倾天下,一呼万应呢?

但是,前世也有前世的辉煌,那日行千里,全球一村,网络和电信,都使人生无比的精彩和复杂,这种想法使他感到茫然和失落。

事实上,他永远无法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凭思忆追回过去的岁月,更不能改变已成既往的现实。

因此,既然选择了宋玉致,那就必须和她牵手而行,徜徉在这属于自己的天下上,并且白头协老,也算是一件美事和佳话。

蓦地,千岁千千岁的呼唤,使他惊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车队,已经穿过了会稽郡大门。

“玉致可先回宫中,寡人还要先去接见阁臣。”虽然此时,已经接近黄昏,但是他还是端坐起来,说着:“明日,寡人就当为你设宴,也让你召见群臣。”

“是,官家。”宋玉致略显黯然,说着。

杨宣凝也是黯然,好好的女子,本来是如此的精彩,现在却不得不如此,这真是有点可惜,这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后宫干政,人君所忌,如果由得她肆意放肆,以后开这风气,只怕立刻有祸端。

“不必如此,我为官家,管制不会太过严格,你以后就知道了。”杨宣凝说着,那种父母姐妹都不许见,必须特旨才行的制度,他是有意放宽一些。

等到了宫中,自有侍女上前伺候,杨宣凝洗沐换衣,神清气爽,就连忙来到了内阁。

本来,这时,应该下班时间了,但是内阁刚才知道他回来了,都全部等待在内,而一些官员也是加班,没有撤离。

才进得内阁,就见群臣先上前,一起跪拜:“恭喜王上,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卿请起。”眼光一扫,眼见李播也在内,又说着:“各位先生请坐。”

内阁大臣虽然起身,但是仍旧一一向杨宣凝表示庆贺。通过这件事情,杨宣凝也深刻明白,有正妻,对一个国家,有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不然诸臣也不会如此——连取大捷,都未必见得他们如此高兴。

杨宣凝心中也有些喜悦,因此耐着心,一一接受庆贺,然后才挥挥手,让众位大臣依序入座,说着:“如今,宋阀已向寡人臣服,宋师道已随寡人而来,今日寡人召集各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娶之为正宫王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