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翻云覆雨(1 / 2)

大唐 荆柯守 3395 字 16天前

“轰隆!轰隆!”

数十投石机连连攻击,只见一连串震天动地的巨响之后,本来已经伤痕累累的城墙,在漫天沙尘碎石中,轰然倒塌了一片。

烈焰腾奔而起,方圆数十里内的高空,覆盖着浓厚的乌烟。城墙被撞破多处,缺口潮水般涌入唐军,剩余的僧兵拼命抵抗,誓死搏斗。

萧铣身披的重甲,已经伤痕累累,手中的长刀染满了鲜血,不过,他的身边,还有上百卫士,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际,仍紧紧伴在他身侧。

这些卫士,实是当年西梁国留下来的最后一点火种,若非有他们的支持,萧铣也走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

“万岁,万岁,万万岁!”外面唐军的声音震耳欲聋,战鼓一下接一下,大批有生力量,在号令之下,一起攻入城中。

一名身穿将军战胄的大汉,带着着十多名亲兵,迅速来到萧铣面前,躬身施礼的说着:“二当家,城墙已破,还请二当家速速退出,我等掩护二当家出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萧铣眼光掠过左右,双目厉芒闪动,这时,只见下面高举“唐”、“杨”、“罗”的大旗,高出其他战旗一丈,正集中大量兵力而徐徐进入,战鼓的震响愈来愈密,叩动着整个战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弦。

萧铣全身一震,感觉到了英雄末路的预感,当下就点头,准备突围。

生死拼搏,虽然连战十余日,早已经筋疲力尽,但是这时,萧铣手持长刀,奋起余力,策马离开,就在离开的一瞬间,他已经抛下成败,一时间,心灵进至无波无浪的境界,知道自己武功大进,如是获得修养的机会,必可上窥本门最高玄妙。

但是,这时,却半点喜悦也没有,长刀所向,凡是正面对抗的唐军顿时被砍杀。

这时,墙**,已经涌入大量唐军,后面的将士,已经纷纷倒地,但是也冲到了北门,命令开门,然后厉啸一声,杀入敌阵,直破出城。

但是就在这时,突然之间一声号令,唐军阵势分开,三百骑弩兵,一起举弩。

只听见“蓬!”的一声,漫天箭雨,朝他们洒来。

“二当家!”剩余的三十余卫士,纷纷上前,以身体阻挡住弩箭。

只听“噗噗”之声不绝,弩弓穿入他们的身体,一转眼之间,还剩余的卫士就死伤狼藉,立在数千唐军之前,竟然只有他一个孤零零的身影。

萧铣狂喝一声,持刀直扑而上,直冲向唐军,但是这时,“嗤嗤”声又是连绵不绝,数百上千的弩箭,像雨点一样向他射去。

萧铣身上不知中了多少箭,又冲了数米,才轰然倾倒,立毙当场。

命令强攻,已经第三天了,才攻下了巴陵城,听到了萧铣死亡的消息,已经入城,并且据有太守府的杨宣凝,端坐不动,心中思潮起伏。

争霸之路绝非一条康庄大道。

不但前途渺茫难测,崎岖难行,随时有粉身碎骨之祸。而且歧路甚多,一个不小心,便错失直最关键的机会,而失去了争夺天下的一线之机。

战略时机,实是最关键,幸亏自己洞察天机,论得眼光,天下无人能比,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王上!”罗士信上前,打断了他的思考。

杨宣凝醒了过来,柔声说着:“罗爱卿有何事要禀告于寡人呢?”

“禀王上,我军已经控制四门,占有全城,只是零星僧兵,持有武功,各据要点,还是拼死抵抗。”

“无妨,再过一二日,自然可清理掉,我军伤亡多少?”

“禀王上,三日强攻,我军伤八千,其中至少有三千或者战死,或者重残,不可再用。”

“嘿嘿,真了不起,二千僧兵,在我三万大军之下,还能够重创我如此之军。”杨宣凝冷笑的说着。

按照现代某个粗浅的模型,假如个体战斗力量相当,那敌军有100的话——我军出兵100,几乎是同归于尽,但是如是出兵110,伤亡就可锐减到65人,而出兵150,伤亡减少到40人,出兵200,伤亡是27人,出兵300,伤亡是17人,出兵400,伤亡是12,出兵500,伤亡10人,可见人数差距带来的伤亡变化。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粗浅模型,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但是也可以看见里面的道理,也就是说,本来三万对二千,应该只损失几百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却反过来损失八千,虽然其中有五千可以恢复,但是这个数字也极其惊人了。

不过,这样的军队,到底少见,倒也不必担心太多了,因此杨宣凝命令的说着:“我给你一万兵,并且所有伤兵也留给你,你给我清理郡内,并且控制和收编水师,一月之后,我会给你旨意,横扫附近郡县。”

“臣遵旨。”

顿了一顿,罗士信终于开口问着:“王上,是不是要立刻回去讨伐呢?”

“正是如此,你想问的是秦琼吧,此人已率数百人,进入沈法兴军中为将,爱卿对此,有什么意见呢?”杨宣凝森然说着。

“秦琼背弃主上,死不足惜,但是念在是一员大将,有益王上大业的份上,还请王上给个机会。”

“给个机会,怎么说?”杨宣凝语气转柔。

“臣写信一封,劝之重投王上,戴罪立功,还请王上天恩。”

“若是他不肯呢?”

“若是不肯,就是他自弃忠义,我和他的兄弟情意,就此一刀斩断,以后各为其主,绝不容情。”罗士信凛然说着。

“好,爱卿有忠有义,公私分明,寡人怎会吝啬,就再给他一次机会,你自可去办,好了,你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等他离开之后,杨宣凝哑然失笑,果然,能够留名青史者,都不简单,想必罗士信知道秦琼谋反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和犹豫,图谋怎么样化解,毕竟秦琼和他同出一军,又是同乡,论关系实是不浅。

只要杨宣凝稍有几分猜疑,罗士信的前途就可忧,但是如果一点也无动于衷,又使人觉得此人无情无义,让人心寒——现在如此求情,不但表现了其人有情有义,仁至义尽,而且也表明了自己最后忠诚于主上的决心。

如此短短几句,也真难为他了,其实这仅仅是走过场,秦琼犯了这样大的事情,岂会因为一信而回来?

就是一种情义的仪式。

这事处理完毕,又有御卫进门,恭身施礼说着:“徐子陵求见王上!”

杨宣凝一呆,他从窗口望出去,就见得远远的庭院入口处,就是徐子陵,他点了点头,说着:“让他进来。”

徐子陵这时,立在庭院口的一棵大树之前,这时,已经三月初,春光明丽,春芽发来,欣赏着其中勃勃的生机,他感到心胸扩阔至无限,人世间一切你争我夺,都变成永恒中无足道的小事。

这三个月来,他一直在唐军之中,见多了杀戮。

这一次,更是见得了无数僧兵,一个个横尸在地,却半点也救不得。

这种感觉,顿时使他生出了无比的厌倦心,这是第二次人生的重大打击,别人是无法理解他心中这种沉重而无奈的感觉。

自己在扬州,知道寇仲死后,是第一次受到人生的打击,似乎生命中失去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部分,再难完美,在失魂落魄的情况下,他遇到了东溟派,并且被选中,他当时只想离开伤心地,因此不顾一切的上了船。

在东溟派,他获得了武功的传承,虽然只是二流功法,但是却也使他越来越愈来愈沉醉于武道的探索里,只有这样,才能忘记一切伤痕。

随着他武功的进步,吸引了东溟夫人和公主的注意,威胁到了尚明的地位,因此暗箭冷刀层出不穷,他又厌倦这些,离开了东溟派,转流浪天下。

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师妃暄,并且获得她的赏识,获得了一卷宁道奇注译的道经,因此打开了通向无上武道的大门。

也因此第一次品味到了爱情的滋味,对他来说,这是继寇仲之后,生命里最难以承受的东西,每当想起她,他便涌起神伤魂断的感觉。

因此他才答应,为她作些事情。

但是经过这次战斗,亲看见上万人就这样死去,感觉到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又离开军中,不自觉之中,来到了西湖边,也许这时因为大战的缘故,宽阔的西湖上,出奇地不见片帆只船,惟见西湖滔滔,滚流不休。

就在这时,日落西山之下,夕阳的馀晖,照得西湖水霞光泛彩,有种永恒不灭的美,徐子陵看得心神皆醉,停步负手静观,只觉整个人的精气神无限腾升,与万化冥合。

在这刹那的光景中,他再无内外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