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2 / 2)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6410 字 25天前

穆默刚要开口,却发现不远处的英国公使巴尔特见他们站在一起聊了许久,往这边走了过来。只能点头闭上了嘴,不再开口说话,静静看着火车上,一队队装备精良的护国军士兵快速下了火车。一个身穿蓝灰色军装的年轻护国军将领跟北京那位叫做徐树铮的将军简短的一阵交流之后,拱卫军让出了一些岗哨,源源不断的护国军士兵从火车上走了下来。

众人在火车站里左等右等,但是后头过来的几列火车都装的是护国军的士兵,李汉的专列却是迟迟不见踪影。

终于,约莫又等了一个小时左右。一阵明显要大得多的汽笛声响起。然后,民国临时代总统李汉的那列装甲专列才姗姗来迟,喷着滚滚黑烟驶进了北京大前门火车站,直到这时,护国军已经基本上接管了拱卫军的职务,将整个车站纳入了掌握之中。那些等候在火车站外头的记者们这才被允许进入车站,而那帮等在候车室里休息了许久的各国驻华使节也终于走上了站台。

军乐队奏响铿锵的军乐,二十一响礼炮也适时轰响。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李大总统的专列缓缓停下。一些车厢的门也被人从里头拉开,两队身穿洁白、军装的仪仗兵鱼贯而出后,在六名高大警惕的贴身警卫的保护下,李汉踩着一双崭新的军靴,身穿着元帅服身影出现在了装甲列车的门口处。

“大总统到!立正!敬礼!”

随着一名军官的喊声,站台上的一队队护国军士兵整齐的列队于列车边,举枪敬礼。护国军跟后世的共和国军队一样,对于军姿跟仪仗十分看重,新兵在接受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普遍都掌握了不错了的礼仪。因此一瞬间,车站内的整齐军姿跟士兵们身上还未散去的硝烟味,无不彰显了这是一支铁军、雄师。

军乐还在响,礼炮也在响,不过很快炮声止歇。

然后,李汉就走下了专列的那节车厢,身边不仅他的警卫贴身保护着,而且后面还跟着靳云鹏等北洋军高级将领,都是护国军在河南山西战场上俘获的战俘,此次能够跟随李大总统北返京津,多少也能看出些南北和衷共济的意思。

但是,南北之间真的能和衷共济么?

对此,段棋瑞心里没有多少底。他很难从那个面带微笑不断跟各国使节握手以及向记者挥手的年轻人脸上看出什么诚意来。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三十七章 宣言

“实在抱歉,汉在路上几段遭遇拥挤,反倒比计划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方才到达,还请诸位见谅……见谅!”

跟一众洋人使节简单的打过招呼,李汉总算没有对北洋表现的太过冷落,段祺瑞等冷眼站在一旁,既没有主动选择跟他打招呼,也没有表现的阿谀奉承……总之,很明显南北之间的敌意不是短时间能够化解的。

不过李汉主动放低了态度,当着国内一众记者的面,而且还有一帮洋人领事在旁,段祺瑞也不能表现的太过傲慢无礼了,当下也有了回应。

“鄙人,段棋瑞,谨代表京津各界、全国公民,欢迎李大总统莅临国都!”

段棋瑞走上去,代表北洋欢迎李汉,面对这样一个强势人物,在王士珍不愿挑担、冯国璋远在江苏,这个关口他段棋瑞隐然已成了北洋武夫集团的新领袖,只要主动站出来。不过现在李汉到了北京,现在北京城中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段棋瑞自己心里也没多少底了。

“让段总长久等了,久闻段芝泉大名,李某神会已久,今日一见段芝泉果然是军中虎将,今后陆军事务,还要依仗段总长多多用心。”

李汉也客气几句,似乎想要用微笑拂过曾经下达缉首令,对段祺瑞等悬赏高达百万取其性命的尴尬。政治就是这么肮脏跟无耻的一种东西,不过相信只要听懂了他话里的潜在意思,段祺瑞必然会忘记了他曾经的所作所为。因为这话却也说的明白,以后陆军部的事务归段棋瑞管,这是对他这位北洋新领袖的安慰。

李汉的弦外之音段棋瑞听得明白,至少脸上表情好了许多,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尽管他心里仍很不服气,可是却也只能忍耐,谁叫北洋军打不过护国军呢?在这个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实力就是一切,段棋瑞现在能够担任陆军部总长,主要还是为了照顾北洋面子,未必就是真的看重他的才干。

他当下道:“段某留守陆军部只是权宜之计,他日待国势转好,国会诸位议员正式选举出了合适人选,段某必退位让贤!”

这当然是客套话了,段棋瑞知道若是与他顶撞,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等人。因此见他主动示好,他也退了一步为他引见那些北洋高级将领和北京政府的官员们。这些人里,只有几人李汉以前见过,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现在,他竟然要跟这些历史名人同台竞技,无论他们的政治观点是否一致,一种自豪跟满足感令他脸上的笑容瞬间真切了起来。

穿越到这个时代,尽管占据着种种的优势,然而真只用去了不足三年的时间便半只脚迈上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李汉多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不过他总算没给胜利冲昏了脑袋,正如在前来之前他警告自己的副官一样,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入主中枢并不代表着就如同在武昌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规划这个国家的未来了。那些地方上的实力派强藩先不说,就是北洋的那些遗老遗臣跟一帮希望通过国会获取这个国家政权的立宪派议员跟政治投机客们,便需要他费心斗争好一番了。

与北洋的人虚伪客套一番的李大总统,接下来就是各国驻华使节,这些人的表现倒是与北洋中人有些相似,有的人表现的十分亲近比如英国、美国、德国、奥匈驻华公使,也有的人表现的十分冷淡,比如没能从李汉的崛起中获得多少好处的法俄几国。表现最是冷漠的毫无疑问是日使日置益了。李汉曾有不惜武力回击日本在辽东挑衅举动的言论,尽管这很可能是他为了获得最高权力,而准备利用民心的举动,但也说明了他对日本的冷漠态度。因此,日使日置益对李汉的到来表现的最是冷漠。两人匆忙之间的一段简短交流也不过是敷衍了事,仅仅出于外交礼仪!

在车站耽搁了一些时间,李汉等一行人在士兵的护卫下将要离开。车站内源源不断的护国军士兵还在通过铁道涌来。日本公使日置益稍微多停留了一阵,瞧见一会时间就有数千身穿蓝灰色军装的护国军抵达。几列最先赶到的火车上,一门门的火炮跟子弹辎重还在加紧搬运下来。他没由来的一阵心情烦躁,快走一阵追上了大队,跟最近已经逐渐熟络的英国新公使巴尔特走到了一起。

“公使先生,一个敌视外国友邦的统治者并不符合你我两国之间的利益,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行动,以防止这个国家的某些极强民族主义的统治者,将其带到贵国的敌对势力怀中!”

这已经不是日置益第一次向巴尔特推行他的采取军事行动武力制止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落入李汉手中的提议了。事实上,早在护国战争开始的第一时间,他便拜访了英国公使,希望能够说服英国牵头,干涉民国内政。

不过尽管他在英国公使面前不停的撺掇着,但是英国公使却坚决的摇了摇头。

“日置益先生,我明白你的忧虑。可是,如果把忧虑变成外交行动甚至是军事行动,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我坚决反对,英国政府也绝不会支持日本政府的任何卤莽行动。如果日本政府抛开盟友的意见而采取单方面行动的话,很可能会激化目前的国际矛盾,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强烈建议公使先生将我的意见转告日本政府方面,在我看来,保持目前的外交策略是很必要的,多给这个国家留出一点时间来,毕竟现在跟十几年前不同了。”

巴尔特看了眼一脸阴沉的日本公使,他的心里很清楚这个日本人打得什么主意。日本人一直都在谋夺在远东地区扩张影响力,并在从明治维新之后数十年来一直都在有条不紊的按照既定的计划来实行。然而,随着前任日本天皇的去世,那位据说患有妄想症新天皇已经控制不住这个国家了。现在不但日本国内的诸多军人疯狂叫嚣着扩张,连日本国内原本还算稳健的一群外交官们也从巴尔干战争中瞧见了英法等国已经被德奥拖在了欧洲动弹不得,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的挑战,英国必须盯住欧洲大陆。这也使得英国放松了对远东的影响力,而这个时间正是日本对华扩张的最佳时机。

若不是数十年来英国纵横世界的霸道尚能震慑住日本政府不敢轻举妄动,恐怕日本这个东亚小巨人早该实行更加疯狂的举动了。

中国新任统治者态度亲德,英国政府并不担心。墨西哥政府亲德、土耳其政府亲德,可英国不同样在两国国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吗。显然英国政府还不认为中国具备那种会影响到自己全球战略的能力。以这个懦弱国家的一贯表现来看,最多也不过给英国找一些麻烦,毕竟中国的亲德态度从洋务运动士气便有了,可一直到现在经历李鸿章、张之洞两代政客的精英,不是也被英国压下去了吗。

英国这两年的确在远东损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在英国国内政客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胜利。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完全可以从德国的殖民地来说。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完全处于英法的包围之中,一旦开战必将被两国联手快速吞并。除此外德国仅有的殖民地便只有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了。这些岛屿距离德国本土达上万里,德国没有日不落帝国的国势,想要经营下去不但每年要投入巨资维持,连本就要比英国差了不止一筹的海军,也要被分割成几部分分散到各地去驻守,无形中便为英国本土减轻了不少压力。

比如去年德国的两艘新建主力舰来到了远东,德国本土舰队便少了近七万吨的两艘主力战列巡洋舰。这在某些英国政客的眼中就是一种胜利,以远东的蛋糕引诱德国不断的将本土的军事力量跟财力分散出去,一来可以加大德国的军事预算,二来也为英国欧洲大本营减轻了压力。相比之而言,远东中国一年数千万英镑的殖民利益,损失一些也无妨。战略上,英国国内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胜利。德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除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外就只有山东一处军港,而英国则在南亚、南太平洋地区拥有众多的殖民地跟驻军,不但起到了分散德国军力的目的,还未本土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当然,这种谨慎只维持到今年年初。当英国在华武官们将德国在远东连续试验他们的新式武器的时候。英国政府终于发现了他们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在远东扩张的半放纵,令这个国家在远东成了气候了。当然,真正令英国开始重视中国的去留的还是李汉的大铁路公债,高达数亿的公债堪称本世纪初最大的金融贷款。尤其在英国碰壁之后,中国使团果断的选择撤离英国去了德国,并且很快在德国获得通过,发行了近亿马克的债务。本想傲慢的敲打中国人一番,却没想到又给了对手机会,英国人已经处理的对他们的亲戚感到愤怒。不过英国的政客官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迅速的制定了许多计划,目的正是为了像之前破坏了墨德关系、德土关系一样,利用种种手段,将亲德立场的中国新政府变成亲英立场。

何况,比起德国在远东的扩张。英国国内更不希望日本跟俄国两个盟友再获得更大的发展了,这也是这几年英国施压俄国,帮助袁世凯政府维持了外蒙跟民国形式上的统一的原因。

要说迅速改变跟中国之间的敌视关系,英国人手上有太多的牌可以打了。比如庚子赔款的返还,比如增加提高关税、增加华籍雇员在海关高层中的人数等等……这里面所包含的可都是数以千万计的利益。还有铁路公债,英国国内也传达回了消息,英国上议院已经协议通过了争取中国在伦敦发行公债的消息。有了这个保证,现在巴尔特手上能打的牌太多了,他自信一定就算不能完全改变李汉的亲德态度,但是也能改变一些英国在这位中国新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旁敲侧击,他相信急切于发展这个国家的那位民族主义者会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关系的。

照理说,李汉这位代总统抵达北京,铁狮子胡同里的总统府理应该给他腾让出来,做他的暂时歇脚之地的。

可是事实上,袁氏遗孤依旧堂而皇之的占着总统府,府内府外拉满了白布、冥灯,暂时帮衬着袁世凯的爱妾五姨太杨氏处理袁世凯后世的袁大公子很明显的没有让出这总统府的意思。北京政府高层不是袁世凯之前的心腹便是受了他的恩惠,自然也不愿意去做那个小人,为了得到新总统的赞许便得罪了势力还是很强的北洋遗老们。这总统府自然也就搁浅了,袁氏遗孤依旧住着,没有人去管去问。北京这边,未尝没有要李汉自己掉身价去赶袁氏遗孤出来,然后趁机发动舆论声讨他的意思。

只可惜他们也太小瞧了李汉,先不提他对于住处只有安全性一点要求,根本不在乎什么奢华富丽的。总统府袁世凯经营了那么久,府内有多少条暗道谁也说不清楚。袁氏后代便是愿意让他,他也担心这安全性,自然在段祺瑞提到的时候一口回绝,说什么‘素来敬仰袁总统,又念及袁总统对这个国家的功劳,区区一栋总统府,不若便永久让他的后代居住’云云之流,总之无论北京这边打得什么鬼主意,他都不打算去接。

既然放弃了总统府,这李汉入京的欢迎跟见面会便要另换地方准备了。总算北京的选择并不是很多,最终考虑到安全性之后,李汉在洋人终于松口,允许他调集不超过两百名护卫后,同意了将这一盛会放在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是由英国人于1900年建造的,为初时为三层楼房。后来、经过两次扩建之后,已经成为了北京最著名的外交场所,尤其经历了清廷退位的政局震动,成为了各国公使、官员、落魄政客的聚会场所。

李汉会将地点选在这里,一方面是它的安全,另一方面,未尝不是考虑到他新来北京不占据主场优势,与其在北京这边安排的地方上受到约束,倒不如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因为考虑到今天的重要性,有十数家华洋报社记者得到了批准,数十名记者在通过军警的严格检查之后,获得了批准进入饭店内参加报道今日的一些盛况。

李汉这次北上,本就是为了接管北京的控制权,也是因此在抵达六国饭店之后,他第一时间跟洋人碰了面,随后又同段祺瑞等短暂的碰头之后,也不怯场直奔主题,将一众人召集起来,宣布了护国军将接管北京军政防务,同时自己跟先行抵达或在京的几位内阁新部长也将宣布,在国会重新召开,新内阁决出之前组建临时内阁接管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

对于李汉的‘迫不及待’,尽管北洋这边多少有些不甘愿,但总算还知道亦不可阻的道理。在段祺瑞点了头之后,北京乃至于这个国家中央大权的移交,便在李汉抵达北京的第一时间,从没落的北洋老人手中,移交到了他这位精力旺盛的年轻新贵手里。

权力移交拉开了帷幕,李汉一身戎装,将星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记者的镁光灯不时亮起,晃得人眼睛都花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李某抵达北京第一时间的反应而惊讶,尤其是质疑李某的夺权行为。照理说事关一国国体以及最高权力,本该另选良辰吉日,待诸位阁员都到齐的时候再行。然而,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然现在已经到了民国,谁要还想当这皇帝,便要问问我们手中的枪允不允许那些复辟者们。咳咳,话题扯远了,这个国家因为经久的战争跟混乱,已经走到了危机跟灭亡的边缘。在东北,有奸诈小人趁我国乱图谋不轨,在南方,尚有诸多军阀为了一己之私互相攻伐,丝毫不顾忌百姓生死与国家安定。可以说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既然这个国家选择了汉,李某就必须主动站出来,尽快结束国内的混乱,以便全心全意,应付既有可能爆发的另一场‘甲午战争’!”

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