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2 / 2)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5256 字 25天前

“关于革命军各部突袭武昌三镇,三镇百姓普遍表示愤慨,上午时分汉口等地民众自发组织万人游行,要求革命军退出武昌三镇,对此,请问您跟您的军队是否会顺应民意?”

好半天都没有再碰到一些比较针对性的问题,李汉正要结束记者答辩,发表一些相关感言、一些日后的军政府施行政策等相关话题呢。会场内突然响起了一个年轻的声音,顿时吸引了大部分记者跟军政府相关人员的瞩目,甚至李汉看到了有记者快速的示意助手对着发话的那个年轻人多拍了几张照片。

这个是个针对性的打脸话题,顿时令众人精神一阵。

李汉微微皱了皱眉,“阁下是?”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区区在下蔡天宪,武昌《民心报》编辑!请问李大人,蔡某好奇民心思稳,湖北战乱数月之久,如今才方苦尽甘来迎来共和之庆,阁下擅自用兵偷袭,行的是小人举动,做的是有违国法、宪政的事情。试问阁下置我湖北四千万百姓之民意于何处,置中央跟共和大业于何处。如此军阀举动,倘若全国各省一一学你,以武力作为政治资本、拥兵自重,占有国家土地、国家资源,以扩充地盘为唯一目的,则我天下共和大业何时可成!”

下面一众记者都惊呆了,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当面打脸,而且打得如此响亮!顿时,一个个本来没怎么动过的纸笔快速的动了起来,左右将他方才的话语全都记录了下来,甚至连明日将要发行的报纸头条都想好了!

“蔡天宪,没听说过!”

脑海中快速的转动了一下,李汉记忆中并没有听说过近代史上有这么个人物。不过他所言的民心报李汉倒不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一份一月初才刚成立的新报纸,似乎跟三武中的蒋翊武有些关系,下面也曾经买过几份给他,都是些鼓吹革命跟共和,甚至偶尔还发表一些攻击立宪派跟黎元洪的相关言论,料想是满脑子只知道革命二字,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的狂热青年。

他脾气倒是很好,笑着回答道:“你介绍了自己,我也要介绍一下我。李汉、草字易之,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回国之后自己取得。你说汉口等地民众自发组织万人游行,要求革命军退出武昌三镇。这件事情你不说我都要忘记了。我方才来之前得到消息,说是汉口的确有百十名年轻人一大早就在街上闹腾着什么示威游行,人数到了午时应该有七八百人了吧,并没有你所谓的多处出现万人游行,这是其一!”

他竖起根手指,比划了个一,然后慢悠悠的继续说道。

“现在是民国时期了,咱们革命要的是开明,解放了数千年来老封建对于这个国家百姓思想上的束缚。所以,有不同意见你要游行、要示威没人反对,但是最好先知会当地政府一声,以免在游行时如今天这帮拥挤了几条街道,前后砸毁了数十处店面跟数百摊点,导致百姓经济损失近万两白银。除此外,汉口游行的年轻队伍数次妄图裹挟不明群众冲击地方驻军部门,并且多次主动挑衅,向周围警戒警察、士兵扔投烂菜叶、鸡蛋,甚至开口辱骂,更有数十人因神色慌张引起士兵质疑,上前审查才发现私自携带武器、炸弹,经审讯是要在闹市区引爆炸弹,将炸死、打死不明百姓的罪名推到我军政府的身上。这件事情军政府已经投入大量人员进行排查,对着在背后阴谋操控游行,妄图陷害军政府的幕后黑手,一旦发现允许出动军队进行逮捕。诸位记者若是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疑惑,请在记者答辩会之后前往汉口,我会知会汉口军分政府对诸位开放一些证据跟被抓捕的阴谋者,并允许诸位进行拍照!”

他的语调虽然很淡却引得下面一群记者一阵疯狂的抄写起来,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这么一个大新闻,看来明天的报纸上不愁没有东西写了。

李汉又看向了那蔡天宪,发现他脸上已经变了色,不过他还是强撑着道:“请李都督回答在下的问题,请不要随意转移话题!”

手指轻敲在桌面上,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李汉脸上带着笑,“没问题,阁下称呼李某为军阀,这一点李某不敢苟同,不过请给我几分钟的时间,我需要一点东西来反驳阁下扣下的大帽子,如何?”

蔡天宪愣了一下,不过点了点头。

李汉挥手招来他的副官,耳语几句之后蔡庆离开,好在这记者答辩会就在军政府内,没多久之后,蔡庆便携带着几份文件来到了他的身边,将资料放在了他的面前,然后敬了一礼退下去。

拿起蔡庆刚刚送来的几份文件,他在手上轻轻抚摸了一阵,这是他对付黎元洪的三把利剑之一,也是他有信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事将湖北收入麾下的信心之所在!

“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

李汉将它高高举在头顶,大声读了出来。

“我们的很多革命同志,他们枉有一腔革命热血,却无知到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为什么要革命,革命是为了什么,什么才算是革命成功了!李某在国外跟不少的精通西方宪政、立法的学着交流过,其中不乏相关方面的大师,结合鄙人回国之后的一些亲自,终于弄明白了一些疑惑。革命,革命不是你一家党派得了好处、占了天下,你家总理当了大总统、你家元老成为一省都督、你家革命同志都成了大官,成为了人上之人便代表着革命成功了,狗屁。抱歉,请允许我说出这个不文明的词汇,但是事实上这个词汇憋在我胸口,却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什么叫革命?革命就是推翻旧的政府、建立一个新政府。要让百姓们都拥有良田美宅、我们的后代子孙无论贫穷贵贱都能上得起私塾,甚至到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有后代子孙告诉我先生你错了,这个问题你的理解不对。这些都还不够,还需要一百万的带甲雄兵为我驻守边疆、一百万吨巨舰战船在海上搭建我中华的海上长城,要二十万英里的铁路,要让每一个村落之间都有铁路经过,这才是革命,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我们才有资格称呼自己为革命者!为什么要革命?因为在四川、区区三万多旗人贵族,却占去了整个四川三成的土地,那可不是十万亩、一百万亩,那是足够三千万、不四千万、甚至五千万川民活命的土地。满清朝廷的存在已经成为了鱼肉这个国家的巨大蛀虫,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所以我们要革命,要杀死这条大蛀虫,要把满人抢走我们的土地、财宝全部吐出来,不吐就打到他半死,让他不想吐也必须吐出来!革命是为了什么,前面我已经说了,总结起来就几个字,民富国强!什么才算是革命成功,还是这四个字,民富国强、再加上四个字‘国法至上’。这位蔡先生说道李某是军阀,那么,李某便提前宣读一下这一份将在明天正式施行的‘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请先生听好之后,再来回答李某的一句反问。”

“请听好,民国元年二月初三暂定‘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第一条,自民国元年二月起,川鄂联合军政府所管辖之四川、湖北省籍之内,所有完成新编户籍登记之民众,将享有一年田赋税务免征;第二条,全面废除满清时期强制摊收之赔款、议和款项,所有战败赔款将由军政府争取,改由满清皇室支付;第三条,将原属政府之卫田全部征收改为‘民田’、废除‘马田’、‘牛田’等不同劳力耕种土地不同税收的情况,全面废除满清时期所有税种,改由新编税种仅为三种,即‘国库实粮税’、‘田亩耕种税’、‘地方教育税’、如个别地区种植经济类作物,将征收‘特别税’;第四条,自‘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施行之日起,凡地方县镇遭遇洪水、干旱、虫灾等天灾所造成之农业减产,将由地方村公所上报各地军政府机关,凡核查属实,酌情减免当年税收;第五条,‘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中所著名之税收,将可由制定粮食作物代替食银上交税收,如小麦、稻米、马铃薯、红薯、大豆、玉米等!以上,自草案颁布之日起开始生效。川鄂联合军政府大都督,李汉,印!”

李汉一口气将他费劲了几个月的心血草拟的‘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全部读了出来,见面农业税在这个农业税占去了至少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份额的年代很不现实。因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实业还未兴起,短时间之内农业税有存在的必要,这是肯定的,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在川鄂财政还算富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为底层民众减免一些税收!

他抬起头来,脸上没有讽刺也没有其他的表情,只是轻轻的放下手中的草案,又拍了拍桌子上的其余两份,道:“革命成功了,只有我这个军阀来享受革命的成果显然是不应该的,因为这是一场全民族、属于全国同胞的革命,我们还应该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革命胜利的喜悦!这里还有两份军政府刚刚拟定的草案,跟李某刚刚宣读的那份性质差不多,在此李某做一个保留,要等到明天再做宣布!我国拥有四万万同胞,没区区几人不认同我认为在寻常不过了!你们是记者,但是在座的任何人都可以指责或问责李某,但是给李某带上了‘军阀’这么大的一顶帽子,呵呵……明天之后,就由整个湖北跟四川的民众来回答阁下的问题吧!”

他平静的说道,良好的修养令不少钱来的洋人记者暗暗点头称赞。

“啪啪~~~”

不知道是哪里先主动鼓起的掌,可能是李汉实现安排在会场内的人吧。谁知道呢,但是这一次整个会场内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看得出来,比起刚才,很多人脸上都挂着真心的佩服!

李汉看向了那个叫做蔡天宪的年轻人,他脸上难看了一阵,但是看到他的目光转过去的时候,竟然主动站出来冲他鞠了一躬,虽然没有道歉,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倒是没看出来,这也是个响当当的汉子!

“砰!砰!”

镁光灯爆出几道闪光,这一幕被记者们摄进了镜头里。这一镜头太值得记录下来了,不是吗?

之后,整个记者答辩会的气氛好了许多,李汉整整回答了记者近两个小时的问题,才在他的副官蔡庆第五次暗示他之后,宣布答辩会结束!

“还要多谢那些记者,让我发现了一些不小的纰漏。蔡庆,你立刻电令南京那边,让杜远知会萧湘老先生代表四川军政府拜见孙大总统,告诉他,就说是我说的,我川鄂联合军政府愿意向南京中央提供一百五十万经费!警告杜远他们不要耍小聪明跟南京那边老狐狸提任何要求!还有,要多找几个报社,将我们向中央提供一笔巨额经费的事情大肆宣扬出去,越快越好,我要这件事情跟明天的所有报纸一起出现在上海、南京,甚至全国各地!”

“是!属下这就去办!”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15章 皇帝的担心

九月的南京,酷暑已经消退,虽然秋老虎尚没有完全退去,时不时露出自己一点余威,只是在每天清晨,已是寒意袭人。

王福身穿单衣,在花园中缓缓的打着一套拳,等到拳收时,脸上现在密密的细汗,数名年仅十六七岁,姿色秀丽的宫女连忙端上盛着清水的脸盆和洁白的毛巾上前,王福接过宫女手中的毛布,将脸上汗水擦去,随即一名宫女取来外衣,细心的给皇帝披上。

这是近些年王福每天必做之事,这套拳法仍是集中太医院数位太医和天下数座名寺、名观,养生有术的十余位道士和和尚研究出来,最适合养生的拳法。

身为皇帝,富有四海,天下万物唾手可得,唯有一样,每个人都平等,那就是生死病老,王福来自后世,自然知道不可能有长生之术,只是延年益寿却是可行。

眼下大明已走上正轨,各种工业初具规模,纵使他不在,工业革命也会继续往前发展,促使大明走上资本扩张之路,以汉人的聪明才智,只要没有异族的压制,自然会发展起来。即使大明本身出现问题,使得工业发展停滞不前,给欧洲各国追上的机会,王福相信,汉人很快就会迎头赶上,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国历史的民族,历史上,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在文化技术上落后于世界。

汉人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期间虽然有可能会反复,只是以大明强大的国力,外力已经很难倾覆,即使王福离去,也可以说了无遗憾。

只是能够长寿,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予拒绝,王福身为帝王,自然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久,皇帝一声令下,大明最精深的医道圣手和养生专家忙活了数年时间,才有了这套拳术的诞生。

练完拳,王福只感到一阵神清气爽,坚持练习数年,王福感到这套拳术确有效果,让他大感满意。

略约休息了一下,王福回到后殿和皇贵妃叶五香、柳紫萝和几名年幼的皇子、公主吃过早饭后,开始前往勤政殿,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对一些早晨刚刚收进入的奏章批阅。

这些年,皇帝的后宫新添了不少人,皇帝已经有七名皇子和五名公主,大臣再也不用担心皇室子嗣单薄,只是最得宠的还是两名皇贵妃,虽然皇帝还没有立太子,大部分人都将皇长子朱慈焯当成了太子。

让大臣们不满的是皇帝培养皇长子的模式,在大臣们看来,皇帝武功无人可及,大明下一任皇帝应该以文治为主,当广选博学之士为皇长子师傅,只是皇帝在发现自己儿子快被那些博学之士培养成建文帝时,果断接手,将皇长子带在身边,对其耳提面命。

若说这种方法大臣们还不反对的话,皇长子十六岁时突然离开京城,大臣们甚至不知皇长子行踪所在,这引起大臣的激烈不满,时有大臣上奏要求公布皇长子所在,都被皇帝压下去,久之,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皇帝刚到勤政殿椅子上坐下,田成手中捧着一叠奏章,轻手轻脚的走了过来,禀道:“皇上,这是最新的奏子。”

刚吃完早饭,皇帝有点懒洋洋的问道:“有没有上海来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