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2)

唐玄宗 赵扬 3522 字 25天前

太平公主瞪起眼睛,诧异道:“怎么不能?四哥本来就是皇帝,他因为善让,母亲和三哥才当了皇帝。若有了四哥的大旗,我敢说,除了宗楚客等少数人外,其他百官都会轰然响应。”

李隆基点点头,心里知道若事变成功,那么姑姑在朝中的人脉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他今日前来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即是要亲耳听到姑姑的承诺。

然而李隆基未向太平公主通报自己的最新进展,惹得太平公主大为不满。她认为李隆基毕竟稚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此前是否看走了眼?她思念及此,言语也顿时变得刻薄起来,哂道:“三郎,那韦氏不会心甘情愿把皇位拱手让给四哥,你的心劲挺好,就怕因此耽误了时机,别到时候把肠子都悔青了!”

李隆基听出了姑姑的揶揄之意,赔笑道:“姑姑错怪侄儿了。那日姑姑让侄儿设法联络郭元振,现在已有进展。郭元振近来欲回京述职,父王已答应促成我们见面。若郭元振能够襄助,事儿又多了几分胜算。”其实李隆基所说的全是鬼话,西域至京的驿书须旬余时间方能送达,李显死后不过旬余,他们万难联络。

太平公主未想到这些细微之处,沉吟道:“此事若由郭元振来主持,当然最好。不过他自西域返京,行程甚长,我们终归等不及。”

李隆基道:“我们还是要等一下。当初太子重茂起事,还明白要找一位军中有号召力之人,所以李多祚振臂一呼,就有许多兵士响应。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样一个人,郭元振就是最好的人选。姑姑,办这种事儿不可性急,一定要万般审慎。侄儿现在悄悄与下层军官联络,待郭元振回京,如此两相结合,最为稳妥。”

太平公主终于有些信了,点头道:“你如此想,还是有些道理。也罢,就按你说的去办吧。待郭元振回京,你可把他约到我府中商议。四哥笨嘴拙舌,你又是稚嫩小子,别把事儿说差了。我虽为女人,这些朝中重臣还是在乎我的。”

李隆基不失时机恭维道:“是啊,人言姑姑惜为女儿身,若为男子,早继我家大统了。别说大臣们敬仰您了,我们作为后辈,早将姑姑倚为主心骨。”

太平公主露出微笑,斥道:“你呀,终究没有正形的时候,这些油嘴之言,什么时候才能从你口中绝迹呢?”

李隆基正色道:“侄儿所言,皆为衷心之言。姑姑,您今后也该对侄儿改变一下看法。否则,侄儿只好闭口不言了。”

太平公主道:“瞧你,这油嘴愈发炉火纯青了。明明是你油嘴滑舌,反而成了我的不是。”

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的心思愈发炽热,驸马武延秀对其心思心知肚明。他这日身披一袭黑色长衣在院中走动,安乐公主见状感到很奇怪,问道:“大热的天儿,人们皆穿透气短衫以避暑。你弄来黑色长衫,肯定很吸热,莫非你不怕热吗?”

武延秀道:“我穿此衣,与你能否当皇太女,大有干系。”

安乐公主斥道:“大白天说梦话,怎么又与皇太女有干系了?”

“昨日苻凤说到,近来外面流行一谶云‘黑衣神孙披天裳’。”苻凤现任安乐公主府仓曹,负责公主府的仓储库藏事务。

安乐公主还是不明白,问道:“黑衣神孙?你披了一件黑衣,难道就成神孙了?”

“苻凤解释此谶很为详尽,他说天下之心,未忘武氏,我为则天皇后的侄孙,当然就是神孙了,所以应披天裳以应之。”

安乐公主听来觉得有些刺耳,斥道:“这个苻凤不好好管他的事儿,却来这里胡说八道!阿武算什么东西,你又如何成神孙了?现在是李家的天下,与你们武家有什么干系?你去,把苻凤叫来,要好好掌他的嘴。”

韦太后与安乐公主向来对则天皇后怨恨极深,其言语中殊无尊敬之意,武延秀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斥骂,所以习以为常。他上前抓住安乐公主之手,说道:“裹儿不可性急,请听我把话说完,再恼不迟。”

安乐公主知道夫君对自己百依百顺,绝对不敢有任何妄想,现在他又掌抚己手,心底里顿时柔软起来,遂示意他快说。

武延秀道:“苻凤确实说得不对,武家之势已衰,说什么‘天下之心,未忘武氏’,那是当不得真的,我若成为神孙,非是武家的缘故,皆缘于裹儿你呀。”

“与我何干?”

“裹儿你想,若你成了皇太女,我的身份也因之而贵。所以此谶的所指,还是归于你的身上。”

安乐公主略一思索,明白了其中的因果关系,顿时转怒为喜,笑道:“哦,原来如此呀。这苻凤也是,何不直接一些,却如此大兜圈子。”

“此事不怪苻凤,凡图谶之事,不会简单明了,定会幽微曲折。”

“如此说,我当皇太女还是上天所命啊!延秀,这些话儿要马上告诉母后。”

“那是当然,我的富贵要落在你的身上,而裹儿你呢,就要着落在太后身上了。”

“嗯,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进宫。你这一身黑衣就不要去了,热就热一点,算是上应天命吧。”

两人入宫后觐见韦太后,此时韦太后正与宗楚客和纪处讷议事儿,他们看到武延秀那特殊的服装,皆投来奇怪的眼光。韦太后自然忍不住开口询问,安乐公主就把黑衣的来由说了一遍。

韦太后的起初反应与安乐公主大致相同,斥道:“什么神孙?你们武家什么时候有神孙了?裹儿,你也糊涂,如此白痴的事儿,你也当真?”

安乐公主道:“母后不要急嘛。女儿一开始也这样以为,不过这谶语明似说武家之人,其实内里则昭示着母后须行革命。”

“革命?生拉硬扯,如何做得准?”韦太后依然不相信。

宗楚客此时站了出来,恳切说道:“太后,微臣以为此谶语有些道理。大凡上天欲示祥瑞,不会如世人一般直来直去,多会迂回曲折,隐秘示之。当初高祖皇帝未举事,天下之人皆唱《桃李子》之歌,此后高祖建国,果应此谶。年初时,太后衣箱中有五色云起,是时民间传唱《桑韦歌》,如今又有此等谶语应之,臣以为可信。”

韦太后横了宗楚客一眼,心想当初的所谓五色云事件,还不是你出的主意?瞧宗楚客现在言之凿凿的模样,似乎早把这一档子事儿忘记了。

纪处讷当然不会失去这个溜须的机会,接口道:“对呀,宗令所言实在有理。太后,臣等劝您及早革命,以应上天示意祥瑞。”

安乐公主道:“母后,他们说得不错。李重茂像个傻痴一般,天天坐在御座上只会碍事。如今天下大势已成,您也不用太客气了。”

韦太后看到这帮人催促甚急,就转向宗楚客问道:“宗卿,你以为现在时机到了吗?我始终以为,皇帝新逝,我若急头巴脑登上御座,恐惹天下物议。”

宗楚客当即答道:“太后的忧虑,微臣此前也想过。不过观眼前之势,朝中百官还是心向太后的,加之韦温他们控制军中甚严,若现在改朝换代,应该能够平稳过渡,没人敢说不是。凡预立事固然需要三思而行,一旦决之要雷厉风行。臣以为,现在是时候了。”

安乐公主道:“对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母后早就该决断了。”

韦太后其实很早就想过过皇帝瘾了,其隐忍至今,实属不易。她沉思片刻,将诸事想了一遍,然后说道:“现在时辰已入六月中旬,宗卿,此事就由你主持,月底之前,能完成各项筹备吗?”

宗楚客算了一下,感到时间有些紧,答道:“现在到月底仅有十余日,筹备诸事有点仓促。然事情定下来,自有所司负责,臣届时多督促他们一些,事儿应该能够赶出来。”

“嗯,好吧。你把事儿理顺,让司天台在下个月初选一日子,就把事儿办了吧。裹儿,你这一段也要把性子收拾好,多跟随宗卿一起,瞧瞧事儿如何办的,也算多些历练。”

宗楚客道:“臣不敢。臣今后办事时多向公主禀报,不敢混淆了上下之分。”

安乐公主今日很特别,将往日的性子都收拾起,忽然变得十分恭顺。想是她看到母后若成为皇帝,那么自己的皇太女身份也可以很快被明确,因此心情很好。她习惯性地扁了扁嘴,笑道:“宗令何必如此谦逊呢?我什么都不懂,自然需要指教,宗令莫非不想教我么?”

宗楚客道:“岂敢!岂敢!臣愿意追随公主,知无不言。”

韦太后又目视纪处讷道:“看来你还需要抓紧出去走一遭,京中事儿太多,你还要赶快回来帮助宗令。”

前日,韦太后接受韦安石的建议,决定让纪处讷为安抚大使巡视关内道与河南道,以通报京中情况,安抚各地官员。纪处讷闻言急忙答道:“臣遵旨。”

他们又说了一会话,然后逐个退去。宗楚客与武延秀一同退出殿外,宗楚客目视武延秀道:“嗯,你做得很好。”

武延秀一笑,说道:“如此小事,何劳宗令挂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