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1 / 2)

天可汗 西风紧 3625 字 28天前

这时王昌龄等才“恍然大悟”,沉声问道:“薛郎意在新建一军马兵?”

在他们的心里认为,薛崇训说水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扩充嫡系部队。神策军之后再有一股他经手的骑兵的话,整个薛氏的常规武力恐怕比北衙禁军还要强了,皇帝到时真真是形同虚设。

薛崇训道:“这事儿我倒考虑了一些时日,如果进攻突厥,我想有一支全骑兵军队,就像神策军一样可以灵活随意调动的人马。我在河陇打过几仗,觉得大军交战关键时刻须得一支精兵出奇制胜,神策军兵力有限况且是步骑混合,到了蒙古草原不一定够用。”

王昌龄正色道:“如建新军以何种名目,在政事堂总得有个说词,属于北衙禁军还是官键?”

张九龄淡然道:“禁军变动太受注目,自是以长征健儿为名较好。此事如太平公主殿下能首肯,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时薛崇训发现好好的一个技术话题又给扯得没边了,便说道:“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先琢磨这水力能不能弄出作坊来冲锻铁器?”

二龄面面相觑,显然对这玩意没什么主意。四书也好五经也罢都是说人间大道,却没提到水车盔甲之物。

“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或许他有办法。”站在最边上的苏晋很低调地说了一句。

声音不大,但是薛崇训一下子就有些期待起来,因为在他的印象里这个苏晋往往能在某些时刻的言辞出人意料,比如前些日子提出的“盟主”就很合他的心意。薛崇训便不动声色道:“你有话但说无妨。”

苏晋沉吟片刻,心道:我与贺季真交情多年,知道他素来喜好机关异术好结交能工巧匠,前几年他在洛阳种棉纺布,他的纺车就比别家作坊的车纺得快纺得多。这水力机关的玄机兴许有相通之处,把他举荐到晋王面前可能还真有一些作为,也不枉贺季真先来拜访重叙交情一场,我实心处事他定会明白的。

这回准备对突厥用兵,可能是薛崇训一生中第二次特别重视的战争,除了吐蕃战争之外就属此次了。能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向薛党权力圈子靠拢的人,以后说话办事肯定比圈外的更有分量。这个道理在场的人心里都了然于胸。

苏晋便道:“我举荐工部侍郎贺季真,让他去办最是合适,慎重起见王爷可招他一见试之。”

“难怪回京入的是工部。”薛崇训笑道。他自然清楚贺知章回京凭的是关系,升到侍郎更是如此,但尚书省有六部,他偏偏进的是工部,也许真有一些这方面的才能。毕竟在主公面前推荐人选不是儿戏,薛崇训相信苏晋既然举荐贺知章一定有他的道理。

不过这时薛崇训又轻轻说了一句:“贺知章的人缘很好吧。子寿为他说过话(说他能种棉花增加国库收入要弄回来做京官),苏晋也推荐了他,有点意思啊。”

苏晋忙躬身道:“臣实不知子寿曾在王爷面前提及,不过贺侍郎确善此道,臣非谋私虚言。”

薛崇训道:“那就叫他明日来见面。嗯……官场上有很多干系,不过你们要明白一个规矩,不管走什么路子别误了正事。”

“是。”苏晋心下一惊,本来觉得薛崇训很好说话,忽然一句话提醒了他让他头脑顿时一冷。或许是因权力身份的威压,就算薛崇训没有发怒,苏晋也莫名感到畏惧,不由得挂心起来。

贺知章得到召见的消息后,表现与苏晋完全不同,他是喜不自胜。在这方面贺知章却是豁达乐观看得开,他从来就不去担心因薛氏的人推荐受到牵扯之类的玄虚之事,很坦然地和朝中权贵及大员设法结交,一时混得风生水起。这应该是性格的因素,也难怪贺知章五十多的人了精神头还那么好,看得开的人心境便不同。

他先不管什么水力锻造之类的技术问题,最先打听的反而是谁在薛崇训面前推荐的自己。听说是苏晋之后,他便“哦”了一声,颇有些感叹地当着家人的面吟了几句诗:“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关系弄明白了,然后才是那具体的正事。还好当晚苏晋就坐不住简行而来拜访,与贺知章说明日要谈的东西,好让他多少有个准备。苏晋看起来有点忧心,贺知章却乐呵呵地说:“这回是我第一次见薛郎,久仰大名总算能亲眼见到。”

苏晋正色道:“那机关之物,你无论如何非得办妥不可!”

第七十二章 尖刀

贺知章答应了轻松,反而让苏晋隐隐感到有些担心,兴许经历过风浪的人总是直觉过于敏感。不过次日薛崇训接见贺知章时,苏晋旁听了内容后就渐渐放心许多:贺知章特意提到让薛崇训授权干预北衙军器监一事。

在唐代民间也拥有障刀等兵器,但官府照样有兵器管制,特别对盔甲管制较严,严禁私人拥有,律法规定私藏甲胄者无论是不是成品都一律定罪。所以贺知章只有通过军器监后名义上才能合法;再者北衙军器监甲坊署与南衙完全是两个体系,他就算品级高也没法插手军器制造,不过有了薛崇训的授权就不同了。

从这个细节上判断,苏晋觉得他还是有所准备和考虑的,倒也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

军器监的长官称为监,但并非宦官,同样是位列百官的职位,此时朝廷的宦官权力还伸不了那么长,与后期宦官监控各署不可同日而语。军器监下属四个衙门(弩坊署、甲坊署、都水监、诸津),其中甲坊署便是管理盔甲制造出纳等事的。

甲坊署令名叫曾进,是个正八品下的小官。贺知章找着他后拿出盖有亲王国官署印信的手令,说是晋王亲自下令办的事儿。这种手令要是放作平时完全没用,一个亲王有啥权力管北衙的事儿?不过曾进也是明白人,北衙不是直接听命皇权么,现在宫廷里说话算数的是谁家?

曾进只愣了片刻,就痛快答应贺知章全力协助他办差。再说六部的官管不管得了他是一回事,礼节上的上下又是另一回事,朝廷有品级制度的,曾进自称一句下官,甲坊署在这件事上就几乎听命于贺知章了。

“批量制作甲胄?需要多少副,各为什么类型,时限几何?”曾进听完贺知章的话便立刻说道,“这种事儿有调拨经费等干系,王爷最好还是先通过政事堂下文,手续齐全咱们才好顺利施行。”

贺知章皱眉道:“你没听明白,咱们不是要立刻做出来!如果真需要做出几千上万副盔甲,王爷怎么能写一张手令就了事?”

“也是……贺侍郎言之有理。”

贺知章道:“咱们要干的事儿是改造扩建那些工匠作坊,使之能缩短批量制作甲胄的时限。我问你,制作一套铠甲需要多少时日,平日修理护养又要几人?”

曾进答道:“新作一副需要两百天,如若破损修理,需工匠四十一人。”

贺知章瞪眼道:“这不结了!如果朝廷要增兵武备新增甲胄,你们得何年何月才弄得出来?修理又要那么多人,吃饭都得吃空军费!”

曾进汗颜道:“以前都是这样,再说每年初朝廷都有公文定制,咱们只要完成一年内的数量就可以。平时并不需要马上赶工,主要还是管理出纳军械。”

贺知章大言不惭道:“新造甲胄竟要六七个月,现在咱们要干的事儿就是:新造者缩短至两月,修理定员五人。”

“这……”曾进的脸立刻就绿了,心说你他|娘|的信口说瞎话呢,这人好像啥也不懂跑来指手画脚。但明面上他也不好把话说得难听,毕竟这厮是个侍郎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薛家派来的得罪不起,便委婉地劝道,“贺侍郎不知匠作之事非常能如人愿。”

贺知章笑道:“我自是没做过甲胄,但工坊之事道理相通。东都民间作坊把棉花制成白毡整个过程需数月工夫,而我不到一月便能办成,办法总是想出来的。”

曾进只好说道:“下官佩服之至,但听贺侍郎之妙计。”不过他心里自是不快:人家办事要六七个月,你说两个月就可以,那咱们这些官不是尸位素餐,有渎职之罪?

等贺知章暂时走了,曾进便向同僚打听这人,几个同僚都说贺知章本就是个狂士,性情如此无须与他计较。曾进这才恍然大悟,心说大言不惭的狂妄之辈,俺就等着看笑话得了,反正晋王府要怪下来肯定是他贺知章担着。

这官场上人多关系复杂,各种嗅觉灵敏的人不少。有人从曾进那里听得这件事,说是要设法能短时间制作数千上万的甲胄,已经嗅到扩军备战的信息了。

……话在暗地里偶然流出,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原陇右节度使杜暹的好友张孝贞(兵部侍郎)的耳朵里。这些人在官场多年,耳目确实还是很宽的。

张孝贞立刻就登门去拜访杜暹去了。杜暹见他身穿便服却有急色,忙引入书房问之:“贤弟今日定有正事。”

“被你瞧出来了。”张孝贞浅笑了一下,“咱们两家不是外人,我便直说,近日闻得消息,我以此判断:薛郎要新建一支精锐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