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1 / 2)

当然,和江州的小打小闹相比,胶州才是如今真正的风暴中心。孔家和程家的典籍辩论赛到底选在了圣人家乡东莱郡开展。全大燮的学子趋之若鹜,但凡家财充裕的都想要亲临现场,场面称得上是轰轰烈烈。有些底蕴身后的书香门第还提出不少想法, 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然,要做的工作便又增添了不少。

京中圣人也不消停, 他在六年年底定下了王家嫡出的女子为皇后,翻过年便举行大婚,改年号为“安平”,从此开始亲政。张舒梁虽然专权,但并不霸道, 甚至很有心情慢慢调丨教这位帝王。

边境一直有些不太平,不过并非大燮,而是奴炎和羌戎。失去了草场和勇士的奴炎人试图往东边扩张,占领羌戎人的地盘苟延残喘。而羌戎人自然不肯,两方便摩擦不断,据说死了不少人。

大燮对此喜闻乐见,幽州边军甚至暗戳戳给羌戎人支招,让他们和能征善战的奴炎人能打个势均力敌。沈安侯并不在乎这些细节,任由陈晨随意玩耍,只一条要求,不能让汉民百姓有所损伤。

沈安侯没空搭理边境,因为工学院的实验室终于做出了符合他要求的二极管,他在试着组装最原始的发报机。林菁比沈安侯更忙,自从成功培育出青霉素,并通过了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后,她便联合医学院和化学院的精英,转身开发各类抗生素。抚宁河一役中面对伤员的窘境让她心生警惕,哪怕西医在后世被诸多诟病,但至少它成本低可量产用法简易见效快的优势确实存在。

抗生素,退烧药,止痛片,这些药品被列入军需,成为医学院的首要任务。林菁甚至谋划着专门立一个药学院出来,从现在起就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普及和推广——不过算算时间,除非外洋也有个医药学的穿越者,否则无论中医西医,从此都得姓种花了。

老两口忙的飞起,年轻人也没闲着。沈淞沈汀和沈凌忙着陪同第一届师范毕业生在各州各地创办试点普及教育。当然,这些年轻的老师们所教内容与一般书塾先生完全不同,他们推广的是沈安侯“发明创造”的简体字和数字符。

若是有人拿出一幅大燮版图,就会发现整个燮朝已经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以幽州信州交界为起点,和州琼州交界为终点画一条线,东北边的信州、幽州、青州、江州、闽州和琼州几乎都被沈家掌控住,唯有胶州寿州还从朝廷旨意。而西南的隶州、雍州、并州、惠州、密州、宣州、星州、西州、甘州和和州都被世家皇族掌握,只蜀州孤悬其中。(1)

当然,如果算上沈家日复一日的渗透,以及暗中布置的人手,几位王爷治下的宣州甘州和州其实要夺下并不算太难,只沈安侯不愿看到他们拿百姓的性命做要挟,因此才隐忍不发,等待矛盾积蓄到极致后爆发出来,由百姓们自己推翻了他们去。

并无世家镇守的密州星州西州三地也早有子弟兵暗中经营,只沈安侯还没有足够的人手攫取权柄罢了。且由上而下的改变一州归属,动静实在有些太大,也容易惹人非议。但一群教书先生却不会太过显眼——是以沈家三兄弟的目的地就是这三州,而身为定王子嗣,也没有哪位刺史太守会轻易招惹他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通过教育来改变一代人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资源,以现在的师范毕业生数量完全是杯水车薪。不过沈家兄弟并不在乎这个,他们一边联系沈淑窈开通商路,一边就着商路抽调银钱建设沈家新式小学,仿佛只是率性而为,并不图什么回报。

沈淑窈的天师府弟子也在做同样的事儿,不过圣女大人可不像兄弟们一般佛系,她将这作为弟子们之间一项竞争业绩。传道,传授知识,统一文字和读音,这是外门弟子的内门考核第一课。

像是又回到了刚被选入山门时学习门规一般,会读书习字的人自发自愿的组织起来教授不识字的同门。三千弟子面对近五十万的江州百姓并没有慌张——剔除年老的和太过年幼的,减掉本就识字的,算下来不过是一个人教百来人而已,

虽然人数不少,可他们的能耐也见长,又有沈淑窈请了别处的先生来专门教了他们如何给人上课,三千弟子信心满满的便出发了。他们也确实没有辜负沈淑窈的期望,每个人都毫无怨言的重复着枯燥无味的工作,只为所有人都能通读写,明事理。

沈淑窈并没有掩盖她的私心:“按说咱们没必要将识字算术普及到所有人,然而我希望江州能够比别处走的永远快一步。当别的地方的人才能吃饱饭,江州人已经能够衣食无忧。当别处将读书习字当做奢望,江州的孩子却可以在父母的教养下学会简单的拼读和书写。”

“或许十年二十年、一代人两代人还看不出区别,可要是一百年之后呢?江州会变成多么传奇的存在。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人人识字明理的地方成长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会比别处的人更优秀上许多?”

“所以和读书相比,我更重视你们对女子的培养。毕竟男主外女主内,真正教养孩子的,大多数是孩子的母亲。一个从小和孩子念叨《千字文》、《三字经》和《弟子规》的母亲,相比一个只会说家长里短的母亲,你们觉得谁能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当前,我们要往前看,要看到我们后世子孙那个时代去。”

她的一番话不算慷慨激昂煽动人心,可弟子们却信服了,甚至羞愧了。谁没有母亲?谁不是母亲含辛茹苦带大?不是受着她们的潜移默化成长起来的?且不说女子从不愚笨痴傻,在同样条件下,甚至能做的比男儿更好,光是一条——忽视对女子的教育,等同于是在耽误家国的未来,他们就不该限制女子读书。

江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秦刺史乐见其成,甚至将自己的夫人和女儿也派了去。秦家女眷正靠着沈淑窈的银楼在大燮各处设立分店,赚的盆满钵满,可不愿意丢下银钱去当什么教书先生。

秦刺史却是将沈淑窈说过的话复述一遍,又道:“无论你们如何打算,这道理是通的。所谓上行下效,哪怕你们只是做个样子,也要让百姓们明白,咱们当官的是愿意看到女子开阔眼界学习知识的。”

秦夫人虽然有些市侩贪婪,却并不是个自私愚笨的——太蠢的根本没法跟着秦大人一路拼杀到一方大员的位置上。得了自家老爷的意思,她心领神会大张旗鼓的宣布自己身为民丨主丨教的教徒,愿意为教派贡献一份力量,自愿接受培训,成为一名传道的女教师。

有她开了个头,各府各县的官太太关小姐但凡识文断字的都行动了起来。对于学过繁体字的她们来说,简体字并非太难懂的东西,数字符号亦是容易上手。唯有拼音字符有些难以把握,只能对着字典慢慢琢磨。

有了她们的加入,互助会女弟子身上的压力立刻骤减,而江州女子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她们从未预料过能有这么一天,女儿家和男子们平起平坐学习文字和计算,并非是父母的恩宠施舍,而是她们和男儿们同样重要,甚至比她们更重要。

沈淑窈有意让女子们更自信些,将楚家四位姑娘们一并派出去,充当这次运动中的总负责人。她们有不输男子的学问知识,也有处理事务的经验。面对各种困境,她们从不慌乱,反而做的游刃有余。自觉良好甚至颇有些腹诽的文会弟子脸红了,一半是因为轻视她们而愧疚,一半是因为能力如不她们的自惭行愧。姑娘们反而大气道:“知耻而后勇,你们一定能做的更好。”

参加扫盲培训的女子们眼圈儿也红了。若说沈淑窈是神祗的化身,这些楚家姑娘便是她们心中期盼的模样。是不是好好读书,好好修行,就能变成她们的样子呢?姑娘们在心中憧憬,亦下定决心,绝对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天师府弟子被岑易训了快三年,始终记着自己来自民间,职责是为百姓谋福,绝无敢自傲自大作威作福,最多只是文会弟子偶尔端个略显疏远的架子。至于农会公会的弟子一个个的都异常接地气,十分容易与民众打成一片。这般亲近百姓的教书先生,加上天师府和圣女的名头压着,江州百姓对扫盲行动的接受良好,打点起精神来接受天师大人们的教诲。

天师弟子不是呆板的,他们教平民认字算术,更多偏向于实用和记忆,而不是复杂的思考变换。百姓们跟着学了几日,发现读书习字居然一点儿不难,态度立刻从敬畏变成了渴望,积极性简直爆棚。

成年人趁着忙活的空隙读书认字,孩子们要学的东西则更多。天师弟子教他们许多口诀歌谣,不断灌输民丨主丨教的平等理念。他们始终记得沈淑窈说过的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是件困难的事儿,也是需要持久战斗的事儿。时不我待,正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一次次的积累力量,才能一点点扭转这世间错误的想法,让世界发生质的飞越。”

没有什么是比改变世界更让人振奋的了,这些本就岑易往愤青方向调丨教过的弟子欣然接受了她的说辞,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  (1)被地名绕晕的宝宝看这里

淑窈大小姐在意的不是她爹如何打天下,而是打下天下后怎么巩固自己的权利

这就是她和哥哥们的区别啊~野心大大的有

第252章 一年(下)

在众人的忙碌之中,日子一天天过去, 安平元年渐渐走入后半程。这一年依旧风调雨顺, 更兼新式高产粮食的全面推广,农人看着田间地头,饱含风霜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意。

大燮朝各地也在所有人的努力中慢慢发生着改变。年前被奴炎人肆虐摧残过的信州、幽州两地已经完成了安抚民众重建秩序的工作, 小麦玉米土豆都种过一茬。根据沈安侯的指示, 这两处将府兵制正式改为在役兵和民兵结合的制度, 人数可机动调整, 尽量做到守卫农耕两不误,减少对朝廷的依赖。

京中圣人也觉得这样很不错,毕竟国库确实是太过空虚,他连给皇后添件首饰的自由都没有。想一想边关数百万的将士全要他养活,他就觉得心中发毛。如今听闻他们愿意自力更生少要银钱粮草,穆岚笑嘻嘻的点头允了,还将不少荒地许给他们耕种,看的张舒梁忍不住一回又一回的叹气。

然而无论张相爷如何腹诽, 边关脱离朝廷的控制已经成为事实。况他也并没有反驳的资本——朝廷无钱无粮, 若是不同意幽州改制,指不定边军便要直接反了去, 改投粮食银钱都多到流油的定王殿下了。

如今这般虽然没有实权控制,但虚名总还在朝廷之下,好歹保住个面子。不过张相依旧在忧虑,他能看出沈安侯的野心,也大约估摸出他的实力, 想要推翻穆岚根本不是难题。只是不知道这位一直蛰伏、却突然强势崛起的王爷为何又没了声息,更不知道他到底准备何时与朝廷翻脸。

他就不知道沈安侯并不想过早的发动内战,毕竟和侵略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不同,所有的内战都是对自身的消耗。如今秀川郡各学院的科研成果正到达一个井喷期,他忙着趁此东风改造蜀州,顺便考察这个时代对科技改革的适应度,为将来推广全国打下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套历经几百年得出的理论早就深深印刻在沈安侯和林菁脑海中,他们的野心可不仅仅是成为人间至尊,而是将工业革命提前个几百上千年,让汉族人民彻底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样做有好处,但风险亦不小。文化层面尚且不说,光是理论研究薄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一条就够他们喝一壶。两口子一边希望大踏步向前,一边又生怕拔苗助长,短短一年时间里不知熬出了多少白发。

要说最明白他们心意的人,那就必须是江州圣女沈淑窈沈大小姐了。她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在江州全面推广沈安侯从小灌输给她的那一套理论,不断强调男女平等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让工会农会的弟子亲自带着百姓们做工具倒腾田地。而百姓们看着“科学”带来的巨大收获,哪里又真不会心动?

若是放在别处,平民百姓心动了却无门路可学,到底也是一场空谈。可沈淑窈有天师府民丨主丨教三千弟子并三千骑士团,足够慢慢将这一套全面铺开。江州成了燮朝里的世外桃源,所有人的思想境界都开始不同。楚璟和楚瑜两兄弟也不是傻的,转头就奔青州,在家主和长老团话事人的默许之下,带着兄弟们按照沈家的法子经营改造,争取不要被沈淑窈甩落太多。

沈家三兄弟也在推广识字读书普及教育,不过他们的进度便不怎么顺利。毕竟其余州府和蜀州青州江州不同,多的是世家出身的高门贵子。他们可没什么“人民公仆”的意识,只想捞够了政绩步步高升。他们一点儿都不在乎百姓是不是明事理懂科学,甚至巴不得少出些明白人——百姓知道的多了,他们想威逼利诱或是随口糊弄可就难了。

都说上行下效,由下至上的推行比由上至下要难得多。三兄弟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比沈淑窈多出三倍来,效果却不及大小姐的一半儿。他们也试过打通关节得到一州主官的认可,但效果甚微。高官们面上点头赞许有加,心中指不定就在嘲讽沈家少爷们闲的没事儿净瞎闹,自己才不做这傻事。

这般局面虽然是他们意料之中,可挫败感还是让兄弟三人有些不爽。沈淞性情稳重耐得住寂寞,也不惧和地方官吏虚以委蛇,沈汀和沈凌却颇为跳脱。在格局基本平稳后,哥俩直接将事儿丢给大哥守着,自己则跟着海船到处浪荡“见世面”去了。

沈淞抗议过几回,被沈安侯毫不走心的安慰一通也就死心了。眼见遍地开花不太可能成功,他一个人也分不出三头六臂,干脆选了一无世家豪强、二来子弟兵和沈家坞堡渗透数量颇多、更重要的是有琨郡作为据点的星州作为推广平民教育的试点,央着媳妇儿孔氏一块儿大刀阔斧的搞起了改革。

星州如今掌权的正是当年的李郡丞、后来升任星州别驾的李亮李天照。另有廖都尉也顺利升官,成了星州大都督,掌管州内兵事。唯一可惜的是当年与沈家老少合作愉快的武长安武大人这位先帝心腹,他在琨郡任满三年后便被接连升职,最后入了中书省,却折损在了奴炎人围困京师之中,让沈淞很是唏嘘。(1)

李亮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能耐人,知道老沈家的人不会无的放矢,有动作就必有大成效。廖都护更是靠着酿酒的法子成了星州巨富,又有新式农具给兵士们带来不少好处,让他颇得部下爱戴,日子过的如鱼得水。这两人都是明白人,又担着沈安侯的恩情,自然不会拒绝沈淞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