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均势”,那么大家就有理由判断这应该算是李小强“布局成功”了。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局面,并非马小飞所擅长。棋下到这个时候,可以认为李小强已经成功的把马小飞拖入了他不熟悉的领域。
“我还是不理解马小为什么要这样下,他像以前那样对付小强不可以吗?小强拼抢实地,他也跟着拼抢实战,双方在序盘阶段就达成一种实空上均势,然后两人再进行一盘功夫棋的较量。这在两人以往的对局中又不是没有这样下过。”
在研究室内,张大记者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的确,在李小强和马小飞以往的比赛中,除了那种李小强“主攻”,马小飞“主守”的格局外,剩下最常见的就是那种所谓的“功夫棋”。而一般当双方下成功夫棋的时候,基本都是张大记者说的这种情况。因此张大记者不明白马小飞这盘棋为什么不这样选择。
“所以我要说,这就是小强变强的地方啊。你仔细看一下今天这盘棋,我认为马小不是不想这样做,而是不能这样做。由于小强已经抢占了先机,那么即便马小在后面跟着拼抢实地,他的实空很可能也无法占优。因此他思前想后,索性就按实战这样来进行了。”
“哦?你的意思是说,马小这样下是迫不得已?”
“我认为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摆摆马小拼抢实地的变化,看看棋盘上是什么形势。。。”
研究室内,几个参考图被摆到棋盘上。这个时候连张大记者都看得出来:
“这个。。。好像马小的实空怎么都不能占优,而且真这样下的话,他的棋还不一定有小强厚,与其两头都顾不上,实战的选择至少还能顾上一头,马小在比赛中应该就是这样想的吧?”
“这就对了,所以大家一致都认为小强现在还在变强,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样的道理,张大记者还是懂的。在所有技术环节中,大家一致认为李小强最薄弱的地方是什么?那当然是序盘阶段。但是像今天这盘棋,他能很自然的逼迫马小飞选择自己并不愿意选择的下法。更重要的是,这种下法虽非马小飞所愿,却好像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能做到这一点,那当然说明了李小强的进步。李小强的这个进步,虽然还不够明显,虽然还无法做到行云流水,但是他确确实实是在进步。
“啧啧,马小飞的攻击啊,这个在平时可是难得一见。今天一定要好好欣赏一下。”
观战室内,心情不错的张大记者来了这么一句。这句话引来了大家的热烈反应:
“那是那是,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哈哈哈哈。。。。”
事实证明,虽然不能说马小飞的攻击能力很差,但是在李小强面前,马小飞的那点攻击力度还真是不好使。
1995年3月下旬的某天,中国围棋第8届“天元赛”决赛第4盘比赛。在下午5点差一点的时候,马小飞眼见自己的攻击没取到多大的效果,眼见实空上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多少。他苦笑着摇摇头,他选择了投子认输。
3比1,天元易主。